選購望遠鏡的竅門
選購望遠鏡的竅門
雙筒望遠鏡棱鏡可分為兩大類:普羅棱鏡及屋脊棱鏡。普羅型構造簡單,透光率較同級屋脊型高,由于物鏡距離較寬,影像較富立體感;亦由于工藝要求較低,售價一般較便宜。屋脊型相對結構比較復雜,需要精度較高,不易研制,成本及售價均較高;兩組棱鏡成一直線使其體積較細,手感較佳,密封性能較好,最近對焦亦較普羅型為短。
(1)倍率(宜介乎于8倍至10倍)
望遠鏡上均標示著10X42’8X30等字樣,前者代表倍率,后者代表物鏡直徑。使用10倍的望遠鏡看一只站于100公尺的鳥,就如用肉眼在10公尺看一樣近。由于倍率逾大,視角逾小,搜尋目標較為難,亦較易因雙手顫抖而影響清晰度。光線非常充足時,10倍較8倍清楚;光線不足時,8倍反而比10倍更能看到細節,故不應盲目追求高倍率。
(2)口徑(宜介乎30mm至42mm)
口徑愈大愈好,物鏡直徑影響進光量。尤其在明暗對比強烈、晨昏、多云的情況下,口徑愈大,進光量愈高,眼睛便可看到更多的細節;但同時望遠鏡便愈重,長時間觀望較易造成疲倦。宜按個人體能選擇較大口徑。
(3)視野(愈大愈好)
視野指的是在1000米起時可以看到的范圍,視野寬度宜高于104米即6度。視野愈大,搜尋目標愈快愈易。但視野愈大時,邊緣扭曲變形及模糊的情況俞嚴重,像差的修正會愈復雜困難,所需技術及成本亦愈高。
(4)色彩保真度(愈自然愈好)
高質量望遠鏡須忠實反映景物原色及色澤飽和度。有些廠家為增加望遠鏡的高度,刻意增減某段光波,導致失真現象,使景物偏藍或偏紅。
光學以外的考慮
(1) 堅固程度
望遠鏡多為室外使用.塑膠外殼保護性不強,同時亦容易因為溫度轉變過 大致使棱鏡組移位,需知道雙眼視軸之平行度只要有細微偏差,使用時間稍長會令眼睛疲勞不舒服、甚至頭痛,想吐。
(2) 重量與手感
望遠鏡不宜太重,否則長時間使用會使人疲累,使雙手震抖而無法看清目標,同時望遠鏡亦不能太輕,否則易因晃動而不易穩定操作、觀賞。配合人體工學,產品皆有享良好平衡感,手感一流,使其光學性能充份發揮。
(3) 貼心設計
隨鏡附送減壓肩帶,減壓帶可將望遠鏡重量分散于肩部各處,減低頸部受到的壓力。
雙筒望遠鏡棱鏡可分為兩大類:普羅棱鏡及屋脊棱鏡。普羅型構造簡單,透光率較同級屋脊型高,由于物鏡距離較寬,影像較富立體感;亦由于工藝要求較低,售價一般較便宜。屋脊型相對結構比較復雜,需要精度較高,不易研制,成本及售價均較高;兩組棱鏡成一直線使其體積較細,手感較佳,密封性能較好,最近對焦亦較普羅型為短。
(1)倍率(宜介乎于8倍至10倍)
望遠鏡上均標示著10X42’8X30等字樣,前者代表倍率,后者代表物鏡直徑。使用10倍的望遠鏡看一只站于100公尺的鳥,就如用肉眼在10公尺看一樣近。由于倍率逾大,視角逾小,搜尋目標較為難,亦較易因雙手顫抖而影響清晰度。光線非常充足時,10倍較8倍清楚;光線不足時,8倍反而比10倍更能看到細節,故不應盲目追求高倍率。
(2)口徑(宜介乎30mm至42mm)
口徑愈大愈好,物鏡直徑影響進光量。尤其在明暗對比強烈、晨昏、多云的情況下,口徑愈大,進光量愈高,眼睛便可看到更多的細節;但同時望遠鏡便愈重,長時間觀望較易造成疲倦。宜按個人體能選擇較大口徑。
(3)視野(愈大愈好)
視野指的是在1000米起時可以看到的范圍,視野寬度宜高于104米即6度。視野愈大,搜尋目標愈快愈易。但視野愈大時,邊緣扭曲變形及模糊的情況俞嚴重,像差的修正會愈復雜困難,所需技術及成本亦愈高。
(4)色彩保真度(愈自然愈好)
高質量望遠鏡須忠實反映景物原色及色澤飽和度。有些廠家為增加望遠鏡的高度,刻意增減某段光波,導致失真現象,使景物偏藍或偏紅。
光學以外的考慮
(1) 堅固程度
望遠鏡多為室外使用.塑膠外殼保護性不強,同時亦容易因為溫度轉變過 大致使棱鏡組移位,需知道雙眼視軸之平行度只要有細微偏差,使用時間稍長會令眼睛疲勞不舒服、甚至頭痛,想吐。
(2) 重量與手感
望遠鏡不宜太重,否則長時間使用會使人疲累,使雙手震抖而無法看清目標,同時望遠鏡亦不能太輕,否則易因晃動而不易穩定操作、觀賞。配合人體工學,產品皆有享良好平衡感,手感一流,使其光學性能充份發揮。
(3) 貼心設計
隨鏡附送減壓肩帶,減壓帶可將望遠鏡重量分散于肩部各處,減低頸部受到的壓力。